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该条款的表述是否同材料一致?说明理由?
(2)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分析该主权遭破坏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 . 南京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请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图片和资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从下列展示的一组图片可以看出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所经受的屈辱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由它见证。


材料二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建设成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历史遗址博物馆,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故宫。2004年到2007年,美国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博物馆)馆长迈克·迪万、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中国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一大批国内外政要先后到总统府参观。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提示,指出南京见证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任写三个)
(2)面对日本的侵略暴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请各举一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役或会战的名称;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你觉得建此中国近代历史遗址博物馆有什么现实意义。
3 .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侵略权益。下列条款按签时间订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承认鸦片输入合法化,为了增加税收,清政府还鼓动农民种植罂粟。清政府的行为
A.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预示着王朝的进一步衰落
C.导致了小农经济的解体D.抵制了列强的鸦片输入
2022-02-21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020-11-18更新 | 34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
A.假作公允以用来欺骗舆论B.使英国获得了最惠国待遇
C.迫使英国对中国做了让步D.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7 . 19世纪中期的中国
(1)政治: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________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军事:八旗和绿营________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4)阶级矛盾:________矛盾激化,各地________起彼伏。
2022-08-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8 .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9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828次组卷 | 99卷引用:《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0 .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8-05-08更新 | 40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五单元测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