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2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B.内地传教权C.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3 .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4 .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2016-12-13更新 | 30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③西学传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
④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 . 早在1830年,就有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议会,要求英政府“采取与英国国家相称的决定,并占领中国沿海岛屿一处”,以“保护”英国对华贸易。这一目的最早实现是在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 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
①宁波
②广州
③重庆
④上海⑤苏州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 西方传教士卫三畏认为:“1865 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其破坏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恢复的速度——居民不仅恢复了旧业,而且重建了住所,整顿了贸易——甚至时那些一贯诋毁他们的人也感到吃惊,并转而赞誉很被人瞧不起的中国文化所显示出的活力。”材料认为民众社会生活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B.中外友好局面的建立
C.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D.太平天国运动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10 .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B.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
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