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清朝一般都将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廷寄谕旨的簿册放到“上谕档”以备考查,然而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却不见“上谕档”,而在“剿捕档”。“剿捕档”本是用来抄录平叛镇反事件谕旨的簿册,将于英国的战事等同于平定叛乱。这表明晚清时期朝廷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天朝上国”的观念
C.比较理性的认清了鸦片战争
D.已经有了近代化意识
2 . 19世纪中后期,有近20多万广东人拖家带口、扎根上海、聚族而居,活跃在各行各业中。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上海经济发展迅速
C.宗族观念仍然根深蒂固D.华南地区战乱不断
4 .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商品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2018-04-05更新 | 488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5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2018-04-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6 . 1840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主席奠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适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堂吉诃德了。”材料反映出
A.清政府的政策损害了大英帝国尊严
B.英国通过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
C.中英之间的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工业革命使英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
7 .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8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 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两白银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开放苏州为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0 . 历史学家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