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     
A.开启了近现代化发展历程B.开始沦为并加深半殖半封社会
C.激化了社会各阶级的矛盾D.拉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
3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后来李鸿章提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B.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
C.清政府积极收回主权D.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承认鸦片输入合法化,为了增加税收,清政府还鼓动农民种植罂粟。清政府的行为
A.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预示着王朝的进一步衰落
C.导致了小农经济的解体D.抵制了列强的鸦片输入
2022-02-21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5 .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018-04-07更新 | 80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6 . 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
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7 . 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中国、伊朗等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020-03-07更新 | 364次组卷 | 17卷引用: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练习题
8 . 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     
A.惊醒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2023-03-15更新 | 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能力提升)
9 . 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
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
C.即将开始洋务运动
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
10 . 学者马勇认为,近代中国某一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多个由外国资本开发、管理的经济“特区”,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的气息,二十年后,中国在西方压力和自身需求下,不得不踏上现代化之路。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