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司关制度的文献。“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同时,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为了管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地区水陆关津要地、中原和边疆交往要道、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关隘之处,设立过多种类型的税关组织。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此材料体现了列强拥有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造房屋D.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 . 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中国国际地位的衰落B.中国传统经济的破产
C.鸦片战争战败的必然D.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到19世纪60年代初,条约制度的潜在力量日趋明显∶外国人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汇兑;外国的土地出租者在贸易中心(如正在成长为中国主要城市的天津、汉口及广州、上海等地)占有不动产;……条约税则严格限制中国课加外国贸易的税额,……这些因素把中国贸易更加彻底地纳入世界市场,并受到世界市场变化波动的影响。在中国的外国人有人身与财产的治外法权的保护,所以在1860年以后,他们作为清帝国的多种族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而能够维持并扩大其作用。其结果与其说是用殖民地方式对中国进行剥削(它着重对原材料和利润的榨取以及为西方官员提供职位),毋宁说是有特权的外国人参与了使中国人生活西方化的尝试。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据材料,指出中“条约制度”的含义。
(2)据材料,概述作者对条约制度所持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6 . 如图是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海上激战的画面。1839年11月3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广东水师,在广州穿鼻洋海面与来犯的英国军舰进行海上大战,史称“穿鼻洋之战”。由此可以说明
A.鸦片走私损害中国利益B.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
C.英国蓄谋发动侵华战争D.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活动
7 .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暗示、变形、比喻、象征、影射的方法,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下图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       
A.英国侵略者企图打破朝贡体系的诉求
B.反映了近代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进程
C.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中国香港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条约。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衣性转变
1895《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的关税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取消英美通过《辛丑条约》攫取的特权;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重新谈判。1950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新中国:不要“平等权利”遗留问题慢慢解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在签订外交条约方面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签订国家的主要特点。
10 .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侵略权益。下列条款按签时间订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