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徐中约教授指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理解有误的是
A.强调中国人民奋斗的主动性
B.认为中国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C.中国已经摆脱儒家思想束缚
D.中华民族在应对挑战中逐步觉醒
2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2017-10-26更新 | 362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四条是中国近代若干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为
①(英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与派出平行大宪酌议关涉彼此利益事件。”
②其英人如何科罪人,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③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④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5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2017-09-08更新 | 714次组卷 | 65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54年,广东天地会的洪兵围困广州,英国驻香港总督包令以保护经商为名,派军舰护送商船向广州城内运入大量粮食、军械等各种物资,最终洪兵败退。这一事件
A.体现出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B.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
C.加速了广州附近自然经济的解体
D.表明英国不干涉清朝的内政
7 .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运用大历史观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

(大历史观: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

9 . 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10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B.内地传教权C.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