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为那些失业的、患病的、贫困的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慰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传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C.手工业者和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传统家族社会在外来侵略下瓦解
2 . 1938年,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种变化表明(     
A.五口通商的危害逐渐减弱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危害加强D.国人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3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
C.民众生活艰难困苦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4 . “自关税协定制度成立以来,以进口税率之低,外国纷纷以其过剩制品输入我国而莫之能御…而同时以出口税之不能免除,致应奖励对外贸易之物品,亦不能免税,此出口贸易之不能发达也。”这一状况
A.出现于《马关条约》签订后B.表明关税起到保护国货的作用
C.导致了我国贸易逆差的出现D.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5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2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上饶横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晚清时期,有些商人为了节约成本,遂将原来主销内地的台湾、广东蔗糖运往香港,再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原销本省北部的烟草,竟先运香港,再运回本省。这些商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列强攫取了关税特权B.香港被割让给英国
C.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D.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7 .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依然死抱住“中国中心’的残破罗盘。这个时代错误的传统观念使中国在此后几十年中都找不到自己在现代世界坐标上的准确方位”。以上观点旨在强调
A.统治者未能正确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B.近代早期中国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C.近代中国社会缺乏领导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D.“中国中心”观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8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采取两大军事行动:即攻占定海和封锁沿海,但东南沿海各地送京的战报中,对于前者各地官员都有反映,而对后者各地的奏折基本上未提到,英军不久也撤销封锁。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员愚昧无知B.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英不同
C.英军封锁自断补给D.封锁沿海对战局毫无影响
9 .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沙俄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侵入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之后,英文杂志《中国评论》特别关注了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及其民族政策与对俄关系。这些活动(     
A.激发了国人的办报热情B.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D.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2024-04-23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5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