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 . 在英国19世纪的小说中,工厂的烟囱是财富的象征,是受人们欢迎的事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意识到农村的环境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搬到乡下居住,并在那里萌生了新的荒野观。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B.政府加强对污染的治理
C.民众把健康放在首位D.民众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4 . 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汉口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货币特色的“虚银两”,从货币信用与运行机制上看,“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仅作为实物银的价值符号和折算标准而存在,代表白银发挥货币职能”。由此可知,“虚银两”的形成(     
A.反映了清政府经济主权受损B.适应了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C.说明白银实物不被市场认可D.因太平天国运动被政府默许
5 . 《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与英方交涉,以对条约进行补救。其中一条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系大皇帝天恩。今后若他国要求去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使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说明清廷
A.承认英国世界霸主地位B.被动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C.利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D.在传统思维下应对变局
6 .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2019-01-30更新 | 4022次组卷 | 40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7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鸦片战争后,代表英国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璞鼎查,在英国国会上狂热地宣布:“所有英国兰开夏郡纱厂之出品,以供中国一省制袜之需,尤恐不足焉。”当外国商人兴高采烈地把各式各样的产品运进中国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滞销就是亏本。这一结果源于(     
A.晚清国人民族意识的充分觉醒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
C.清廷“天朝上国”观念深刻影响D.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布局
2024-03-25更新 | 43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检测历史试卷
9 . 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10 . 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往来文书的主要形式是“禀”和“谕”,英方用“禀”申陈或申诉于广东官府,广东官府用“谕”来回复或指令英方;鸦片战争后,中英双方文书往来用“照会”的新形式取代了“禀”“谕”。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英之间外交的平等化B.传统华夷观念的松动
C.向西方学习思潮的产生D.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