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对于不平等条约中给予列强各种权益的内容,清政府的官员们尚未从是否平等的角度思考,而是抱着“怀柔远人”的心理,或将其视为“投以肉食”的羁縻“制夷之道”,并认为“无伤于国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A.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具有一定的世界眼光
C.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D.国家主权意识较淡薄
2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1790—1820)744
道光朝(1821—1850)14119
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
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3 . 中国最早西式饭馆出现在鸦片战争前的广州,上海开埠,日益繁荣,欧美各国洋人纷纷到上海,西式餐饮业重心移到上海。这说明上海(     
A.西餐开始兴起B.经济超过广州
C.民族工业兴起D.已变为殖民地
4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2022-05-29更新 | 23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历史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外贸易情况
中外贸易货值表(以海关平银两为单位)
年份进口出口出入超
1872       187466.105.01170.484.090(出)4,379.049
1882--188475.014.56368.224.073(入)6,790,490
1887-1889112.643.64991,736.369(入)20,907.280
1892 1894149.522.309115,773.453(入)33,748.856
对其走势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贸易的逆差在逐渐减小B.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增强
C.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提高D.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迁
2022-05-21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认识到自身权益是条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由“天下共主”单方面施恩,而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清政府的这一观念
A.以反击列强侵略为核心B.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C.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
7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1次组卷 | 6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地方督抚参与外交事务。这说明
A.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B.晚清的传统外交遭到冲击
C.晚清中央决策机构发生异变D.传统的华夷秩序崩溃瓦解
9 . 下面是清朝某位皇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隐含着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反映清廷沦为列强侵华工具D.承认中英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0 . 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
A.是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
B.激化了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C.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