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1843年,中英两国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一规定反映英国列强在华取得了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D.协定关税权
2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3次组卷 | 9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2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840年2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指令赴华全权大臣:“你们应记住:女王陛下政府不想为英国臣民获得不同样给予其他每个国家臣民的任何专有贸易特权。”鸦片战争后,和这一认识直接有关的是
A.美国攫取了在华领事裁判权B.英人享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C.清政府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D.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6 .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道光帝起初并不愿意订约,但虽“愤闷(懑)莫释”。也“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在他看来订立条约是中国“相待以诚”,“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对方“亦应以诚相待”。这反映了清政府
A.具备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极力维护天朝大国心态
C.主动抛弃闭关锁国政策D.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7 . 如图为英国传教士施美夫考察福州后于1847年出版的《福州日记》节选。该记述

A.忽略了在华传教的主要思想障碍B.揭示了中国佛道两教的渐趋衰落
C.印证了英国对华战争的主要目的D.改变了中英两国交往的历史方向
8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这一规定
A.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
C.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D.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
9 . 1840年,英军陈兵于天津海口,向清廷递交照会。接到照会后,清廷拒绝了其中各项要求,同时决定将在粤主持禁烟而为英国所攻击的林则徐等,以“措置失当”的罪名,“重治其罪”,为英国“代伸冤抑”。道光帝对此解释道:“总要上不伤国体,下不开边衅。”这表明,此时
A.清廷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B.清政府外交政策趋于理性
C.清朝统治集团主权意识觉醒D.中英就鸦片问题达成共识
10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这一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这一战争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B.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C.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