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8 道试题
1 . 《续修陕西通志稿》载:“自左文襄公(左宗棠)出刊书劝种(棉花),关内渐遍,近为出口大宗。”至光绪初期,棉花已遍及秦川各地,运销于外者日广。鸦片战争后,农民由自产自用的自然经济逐渐转为提供商品棉的自耕农。材料中农民身份的变化表明(     
A.近代的中国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B.农产品短期内日益商品化
C.棉花出口给清政府带来巨大收益D.农民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2024-03-27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林则徐曾下发公告,“俘英船一艘十万元,毁一艘三万元;生擒义律、伯麦或马利逊的,每人赏洋五万元,献三人首级者,每颗三万元”。此外,包世臣反复建议招募广东沿海渔民和壮勇,利用他们熟悉地形、深谙水性的特点,沉重打击英军。由此可知(     
A.地主阶级开启地方军制改革B.地主阶级抵抗派重视发挥百姓作用
C.鸦片战争失败有历史必然性D.百姓抗英是鸦片战争时期典型特点
2024-03-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中期以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田赋。1901年清政府财税收入约8820万两,其中,田赋收入为2650万两,关税收入也是2650万两。在关税收入中,海关税收为2380万两,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税收只有270万两。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时期(     
A.海关税收成为主要税源B.财政收入大幅攀升
C.农民生存压力得到缓解D.财税结构发生变化
2024-03-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青桐鸣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施“值百抽五”的低税率。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清政府的这种做法(  )
A.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B.便于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
C.扭转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2024-03-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知府命令乡绅领袖们遵守停战协定,解散他们的非正规军。乡勇们满怀愤怒地撤退了,他们相信如果不是官方干涉,他们能够击败敌人。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当排外运动扩展到北方时,同样的事件接二连三地不断发生。据此推知(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乡绅成为政府统治支柱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民间反清意识不断增强
2024-03-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示意图


——摘编自地图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地图册》(上)

材料二   19791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29日邓小平访美,他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讲时说,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形成。1982年中英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香港问题谈判,(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如果我们不收回香港,不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没法向中国人民交代,我们就会是晚清政府,我们就会是李鸿章。主权问题不容谈判。邓小平还说:“要不排除这个时候发生意外的事件,香港发生动乱,如果我们根本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摘编自上海卫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解说词》

材料三   香港回归祖国25年发展成就(局部)简表


1997

2021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

1.37万亿港元

2.86万亿港元

香港人均GDP

19.20万港元

38.71万港元

商品贸易总额

30710亿港元

102684亿港元

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交易额

150亿港元

1667亿港元

人口

650.21

741.31

人均寿命

男性

76.8

83.0

女性

82.2

87.7

公共图书馆

64

82

体育馆

74

102

游泳池场馆

32

44

足球场

291

317

儿童游乐场地

596

665

——根据新华网《回归祖国25周年!数“读”香港这些成就》绘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香港被割占的历史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香港回归以来取得的成就。
2024-03-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7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10 . 19世纪中叶以后,“洋火”“洋油”“洋布”等舶来品日益成为乡村生活的必需品,“细粮米面换物,粗粮玉米裹肚”逐渐成为农民生活写照,花生、烟草、大豆、棉花、桑树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这反映了当时农村(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结构
C.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经济作物种植占据主导
2024-03-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