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承认鸦片输入合法化,为了增加税收,清政府还鼓动农民种植罂粟。清政府的行为
A.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预示着王朝的进一步衰落
C.导致了小农经济的解体D.抵制了列强的鸦片输入
2022-02-21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2 . 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了《过境税声明》,依据《南京条约》中关于协定关税等多项规定,声明“中国内地关税定例本轻,今复议明内地各关收税,洋货各税,一切照旧轻纳,不得加增。这一声明
A.使英国资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B.使英国商品完全不受内地控制
C.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D.提升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3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因害怕华洋杂居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居住,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上海租界的形成(     
A.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使清廷丧失对地方的控制力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023-02-25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4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2019-11-04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5 .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商埠16处。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反映了
A.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产生建设性影响
C.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
2019-05-04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四单元村落、集镇与居住环境(练)
6 . 据统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按年平均则为6400人。而从1850年到1875年这2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按年平均为51200人,比,上半叶的年平均增长8倍。这种变化反映了
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失败B.清政府的对外交往取得突破
C.清政府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清朝的人口迅速增长且输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英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
2023-08-1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8 . 接舷战术是与冷兵器相适应的一种战术,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长期遵循。遗憾的是,整个鸦片战争,清朝水师没有一次接舷作战的机会。因为一艘一级英国战列舰“单舷火炮齐射,一次可射出半吨炮弹。”这表明(     
A.清朝炮战战术的不精B.冷兵器战术的局限性
C.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源D.英国蓄谋已久的阴谋
2023-03-04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9 . 1816年,英国派出使团来到中国,希望通过与中国谈判以实现中英之间的自由贸易、在州以北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但无果而终。后来,英国通过下列哪不平等条约首次实现了上述目标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3-24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2023-09-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