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蒸汽动力制造产业的出现,将对外贸易导向一个新视野。随着曼彻斯特及其他地方工厂出现的整体性纺织品生产过剩现象,其任务变成积极地寻找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费者,而将焦点摆在他们想象中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新的贸易目标在亚当·斯密所著之《国富论》中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找到其最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掌破仑战争的结束,让欧洲列强有余力从事海外扩张,而炼钢及其他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技术促成了军事的现代化。由于《南京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影响,导致清朝在双手被反绑于背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时代。

——整理自《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   1897年盛室怀在中国创办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一方面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又解决了以往“官督商办”企业所未能克服的“官扰”难题。但是,通商银行过于依赖政府,也依赖于外国,为此,张自洞称之为“不宫不商,亦官亦商,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银行。张民此语揭示了通商银行内部的官商关系和外部中西关系的复杂。

——整理自巩为为《盛室怀与“官助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方式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废除了统治西欧长达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他提出国家基本主权与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主权、民族自决权、对境内外国公民的管辖权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这为维也纳会议以国际公法方式确定划分国界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木生《1815年维也纳会议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侵华的动因和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角度说明19世纪中国在对“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回应。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战争的政治影响,
2023-08-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资料。据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
A.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B.取得辉煌胜利成功挫败英军进攻
C.反映出民族主义深入中国下层民众D.是一场民众自发保卫家园的斗争
2023-07-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反映出(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
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4 . 1841年4月16日,道光帝调广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直到6月29日,仍有450名尚在途中。而英军此时又转攻乍浦、吴淞,奕经连忙将该部队再派往江苏,直到战争结束,该部队未参加任何战斗。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是(     
A.清军缺乏正规作战方法B.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
C.英军训练有素指挥得当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2023-06-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浮雕再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辉历程,下图为其中六幅浮雕(局部)。



从以上浮雕再现的相关史实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为它编写一段简介。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其中说:“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舞,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世纪来,我中国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优,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一白寿整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帝国主义列强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是如何压迫中国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023-02-17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其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是(   
A.协定关税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2023-02-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在实体银两、银币流通的同时,在商业活动中又产生了一种只作为计算单位的虚银两,如汉口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征收关税的海关两等。这些虚银两的产生(     
A.削弱了清政府中央权威B.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开启了中国金融近代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概述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