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不特形势同,即风气亦相近焉。”后来,曾纪泽也称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关系“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以上言论表明近代中国先进士人(     
A.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B.仍然固守传统夷夏观念
C.民族意识开始走向觉醒D.探寻应对世界变局策略
2 . 如表为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词衍变表。这一变化缘于(     
1860年前1860年后
红毛,红毛番,西夷,洋夷,西洋夷西洋人,西国人,欧人,西人,洋妇
西夷,各夷,诸番,杂番,外夷泰西,西洋,西方,外洋,外国,外域,欧美各国,西洋国,泰西诸邦
英夷,法夷,米夷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夷船,夷舶,夷炮洋船,洋舶,洋炮
A.社会性质的变化B.传统夷夏观念的淡化
C.中西交往的扩大D.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2023-01-14更新 | 36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449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傅春官著《江西农工商矿纪略》记载:“在昔修、缭二水流域商品之运输,直径吴城出口……咸丰以后,海轮盛行,民船运输多被放弃,外省来吴城之货物,日见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剧B.列强侵略造成政局的动荡
C.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破产D.中国传统商贸线路的变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C.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D.清政府内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6 .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7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2017-02-17更新 | 943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9 .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