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品,中国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 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的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朱鲸润 匡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4-0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48年,山东巡抚徐泽醇奏报:“臣前因登州府属洋面探有南来闽广盗船在外洋游奕……兹查得水师后营游击陈振疆所辖洋面,六月间商船被劫至二十起之多。”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洋面海匪活动猖獗的现象(     
A.反映出了北洋舰队战斗力有限B.源于沿海渔民与倭寇的勾结
C.遏制了英军在中国沿海的侵略D.折射出海洋管理问题的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2023-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铜钱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通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4年汉口海关进口鸦片1999担,1881年增至3923担,成为进口货物中的大宗。这一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当时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汉口海关执法不严
C.清政府疏于管理D.英国扩大鸦片走私
6 .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2021-08-27更新 | 57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五)历史试题
7 . 近代美国人马汉认为:“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近代美国实现马汉这一设想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8 . 1856-1860年英法挑起的对华战争命名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它
A.因禁止鸦片贸易而爆发B.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C.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D.因吸食鸦片而战局改变
9 . 晚清时期,“总署(总理衙门)外交”和“地方洋务体制”长期并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谕准各省将军督抚“一律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之衔”,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处置外交的权力。这表明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央集权受到了挑战
C.符合外交近代化趋势D.总理衙门的地位下降
10 . 咸丰皇帝在批准《天津条约》之后,又令桂良等在上海利用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宁愿免除关税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了清政府
A.重视捍卫国家主权B.仍然固守华夷观念
C.熟悉国际外交惯例D.重视维护政治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