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2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特点。
2021-10-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1892年为45个,1905年增至114个,进出口额1903年达1200万两,1905年突破3500万两,由此可知
A.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
C.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5 . 下图是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统计(单位:万英镑)。据此可推知
A.清朝仍推行贸易保护政策B.列强将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6 . 下表是学者对清朝前、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进行的统计(数量:个;比例:%)。清朝的、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
A.熟悉国际交往规则B.外交观念转型艰难
C.力图摆脱条约体系D.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7 . 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开始了对中国各地海关长达半个世纪的管理。他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腐败现象。这主要反映出赫德
A.把关税自主权还给了中国
B.是英帝国主义的侵华帮凶
C.推动了中国海关的发展
D.是完全听命于清廷的外籍官员
2020-02-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京津地区官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管大办团练武装,“天津道府县,均举团练,而著司又募“得胜勇’统计二千余名,均赶海口及成水活听调”,清政府却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保卫乡同,未必即能打仗"。这表明清政府
A.骄傲轻敌,无视民间力量B.无力动员民众反抗侵略
C.内耗严重,难以协调作战D.防范民间武装势力发展
2020-05-1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简表
国别俄国英国美国法国瑞典挪威尼泊尔德国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巴西朝鲜刚果墨西哥其他
条约数597212411124517711252262171131

下列关于表格条约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②俄国在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③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国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④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1837年至1839年三年中,英国销华的合法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过91万多镑,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每年竟达427万多镑。英国对外贸易的如此巨大逆差却是靠印度出产的鸦片向中国走私而得到平衡的。鸦片走私已成为中英、印三角贸易的生命线林则徐禁止鸦片走私就危及了英国对华贸易的根本利益,导致英国于1840年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战争并未达到英国的目的,因此16年后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迫使清政府把鸦片作为合法商品订入条约。

——摘编自陈翰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读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书后》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

——摘编自【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心而沉重的。上至最高统治者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享乐之下;清末以来,官职无论大小均可卖得。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人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民主,整个国家是一片万马齐喑。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古丽《中国输在哪里谈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的基本诉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