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64年,普鲁士兵船在天津海域扣留了3艘丹麦商船,普鲁士使臣李福斯欲进京转呈国书,对此总理衙门官员强调“此次扣留货船处所,乃系中国专辖之内洋,贵国兵船前来中国,自当入境问禁,不得任意妄为”。这反映出清政府(     
A.外交制度不断完善B.运用国际法捍卫主权
C.重视海洋资源开发D.开始被卷入世界体系
2024-05-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2年,上海《申报》创刊,以广告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不再依赖官府或教会的支持。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大公报》等都成为全国性的大报,读者也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这一现象(       
A.说明上海主导了全国舆论走向B.助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蜕变
C.表明舆论监督实现独立和自主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
2024-05-0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湖北省档案馆收藏的湖北布政使司与英国大臣签订的租地契约(局部)。该契约是汉口英租界建立的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依据《南京条约》英国人可以在华居住B.通过总理衙门英国人可在华签订契约
C.依据《天津条约》英国人可在汉口租地D.通过外务部英国人可在汉口建造房屋
2024-05-0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在古今中西思想的交织激荡下,传统中国开启了其近代转型。这一进程既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形态的剧烈嬗变,亦包含文化、思想的断裂、重构与转型。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中西新旧之争是其中的核心命题,它一方面直接关系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更关乎如何突破厚古薄今、中西体用等二元观念,将中西新旧之争转化为继承与创新,并在整理和重估传统的基础上,会通融合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创造新的文化。

——第九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

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5 . 1877年,《纽约时报》记述:扬子江航段的本地船商,在准备好资金、买卖和货物发运等事宜后,将船只委托给一家外国商号,便能获得清政府颁行的洋船“准予通行证”,从而躲过各航段要求缴纳的高额厘金、捐税等。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晚清海关关税收入削减B.列强取得在华内河航运特权
C.土洋商船获得同等权益D.清政府放宽商业贸易的限制
2024-04-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6 . 1898年2月,伍廷芳上《奏请变通成法折》支持“自辟商埠”,并提出:“租界之设,专为通商;遍地通商,则应收回租界。”他还提出了“分年开办”的具体方式,主张先在沿海地区试办,随后次第所作所为,“或十年或二十年,我自主之”。这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腹地
C.晚清开明官员试图维护国家主权D.清政府迫切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
2024-04-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晚清驻外公使使前原有官阶统计表,据此可推知(     
官阶1875-18941894一19001901-19061907-1911
二品4216
三品3208
四品6446
五品7200
七品3100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国人摒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外交日益受到清政府重视D.晚清驻外使节官阶不断提高
2024-04-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向近代世界敞开国门,清王朝开始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一部分主持外交的清朝官员从中意识到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出现,开始对传统外交进行反思,认为“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诚未见其效也”“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在历次对外交涉中,西方各国“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清政府深感“九州外之国林立矣,不有法以维之,其何以国”。因此,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以应时局,成为当务之急。1864年,总理衙门出资刊印汉译本《万国公法》,并发南北洋大臣及各通商口岸参考应用。此后,《万国公法》《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一批国际法名著相继被译成中文。

——摘编自张卫明《晚清公法外交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引进与翻译国际公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末引进与翻译国际公法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近代某条约规定,驻北京的外交人员“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画(划)一肃敬”。该条约进而要求“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些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       
A.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近代外交意识已显现D.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2024-04-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沙俄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侵入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之后,英文杂志《中国评论》特别关注了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及其民族政策与对俄关系。这些活动(     
A.激发了国人的办报热情B.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D.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2024-04-23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