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     
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B.闭关自守的放弃
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D.中央权力的下移
2 . 如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
1885307140%3923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两,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对外开放程度提高B.受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加剧
C.收回了海关自主权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建构了一个包括总理衙门、南北口岸大臣、海关税务机关、相关督抚以翻译人才培养机构和对外情报机构在内的制度体系,“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清朝此举意在(       
A.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B.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
C.缓和紧张的阶级矛盾D.抵制民主革命的浪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19世纪中叶,在上海为美商服务的买办吴健彰出资捐得候补道,后因协助上级镇压民众的抗英斗争,逐步升职为署理上海道(官名);广州同孚洋行出身的买办潘仕成,也以八万两白银捐得候补道,后被两广总督委以重任——处理“夷务”。这表明晚清(     
A.政治权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新兴社会力量引领政治改革D.买办人士情势凸显统治危机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其中“摇撼下来的果子”包括(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鸦片贸易合法化D.通商口岸传教权
8 . 晚清时期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为那些失业的、患病的、贫困的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慰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传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C.手工业者和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传统家族社会在外来侵略下瓦解
9 . 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   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0更新 | 67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892次组卷 | 50卷引用: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