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中国1864—1884年间进出口平均税率(%)变动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动趋势(     
年份18641869187218791884
进口5.225.175.935.896.01
出口9.249.1010.0210.2211.59
A.体现了政府关税自主的意识B.不利于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C.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准则D.折射出小农经济形态的稳固
3 . 1859年6月,清军在第二次大沾口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咸丰帝以“乘此机会,设法开导……归于议抚”作出“了局”之策;同年11月,咸丰帝下旨:“饬华商密告夷商,将来英夷如能悔悟,该大臣必能奏求大皇帝,照米夷之例在沪换约”。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主张以商战取代军事对抗B.缺乏对国内外局势的深刻认知
C.仍然固守着闭关锁国思想D.倡导建立近代平等的外交体制
4 . 据统计,整个清代有48.4%的总督(一省或数省的军政长官)职位由满人担任,而1851年之后担任各地总督一职的满族人不足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实质上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       
A.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B.洋务运动的开展
C.列强政治渗透的强化D.满汉矛盾的激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0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权臣桂良主张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方针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A.洋务派主张遭顽固派抵制B.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C.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D.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
2024-04-18更新 | 59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廷在1865年初把300部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万国公法》分发给各省督抚,并指出该书“颇有制伏领事官之法”,有助于“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供各省督抚在处理外交问题时参考。这一举动(     
A.有效应对了当时严重的边疆危机B.意味着“华夷秩序”的彻底崩溃
C.标志着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D.表明了国际法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2024-04-15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7 .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英遣员商于天国领袖,勿扰上海附近之地,为其所拒,乃驻兵保护。江苏巡抚薛焕雇用外员助战,常受英官干涉”。英国此做法旨在(     
A.严守中立立场B.助力太平天国
C.迫使清廷就范D.静观事态发展
2024-04-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1870年,清政府《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大清国籍条例》又新增保护海外华侨条款。这说明清政府(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仿照西方法律进行了改革
C.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增强D.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9 . 如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年平均数(     

A.根源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过少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体现了中国商品强大的竞争力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10 . 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   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0更新 | 67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