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三 三模 2024-05-16 3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尧舜活动的晋南地区,出土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陶寺都邑遗址,并在其中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确定节气的天文观测设施和着意展示来自不同地区仪式用品的大型“王墓”。《尚书·尧典》对其亦有“协和万邦”“光被四表”等记载。这体现了,当时(     
A.部落战争的频现B.早期国家的萌芽C.官僚体制的确立D.多元格局的出现
2024-05-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西周时,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强调“四时致祭以常保天命”。但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这一变化反映出,先秦诸子(     
A.注重关注人世现实B.沿袭西周天命思想
C.提倡融合百家精华D.着意迎合诸侯需求
2024-05-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西汉初年,统治者将帝国的疆域划分为“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等若干区域(如图所示)。其中,七个异姓侯区域均属“关外王国”。当时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     

A.分化诸侯国的实力B.彰显国家一统的理念
C.执行推恩令的部署D.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
2024-05-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如图是唐朝后期两京地区和河北—河东地区出土的墓志数量(每十年)变动示意图。改变其趋向的主要因素是(     

A.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落B.科举选官的进一步完善
C.黄巢等农民起义的冲击D.藩镇割据对民俗的破坏
2024-05-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
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
2024-05-1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明初,政府规定由吏部和都察院对布、按二司进行考核;1466年,吏部却规定巡按御史有权考核布、按二司;1493年,进一步确立了巡按御史参与地方官吏考核的制度;到1495年,又规定如无巡抚,巡按御史即可对布、按二司自行考察。上述变化(     
A.有利于强化中央权威B.保证了地方监察效能
C.易导致地方士风衰败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
昨日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如图能反映出,中国当时(     

A.外贸中心的转移B.就业结构的变化C.通商口岸的增多D.民族工业的出现
2024-05-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如表为中国1864—1884年间进出口平均税率(%)变动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动趋势(     
年份18641869187218791884
进口5.225.175.935.896.01
出口9.249.1010.0210.2211.59
A.体现了政府关税自主的意识B.不利于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C.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准则D.折射出小农经济形态的稳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以下两则史料最能说明,此时边区应致力于(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禹居区三乡支部党员入党动机统计表
入党动机反对压迫改善生活莫名其妙为了抗日被宣传投机被迫
人数272917145133
百分比20%21.5%12.6%0.8%33.3%9.6%2.2%
A.加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B.开展党内马克思主义教育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外交工作“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对帝国主义国家战略上是反对的,但战术上有时在个别问题上是可以联合的”。该讲话集中体现了(     
A.“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一大片”的外交部署D.独立自主的外交精髓
2024-05-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
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是“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国家政权属于国王和议会,应当按照法律进行治理。据此推知,当时欧洲(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代议制民主得到扩展
C.民族国家正在形成D.世俗王权已超越教权
2024-05-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1815年,英国通过《谷物法》,严格限制谷物进口,该法案颁布后,谷物价格骤升。在多方反对下,1846年,议会最终废除了这一法案。推动《谷物法》废除的主要力量是(     
A.工业资产阶级B.传统土地贵族C.城市工人阶级D.乡村小生产者
2024-05-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如图是1941—1942年间在苏联流行的一幅宣传画。与该宣传画的政治寓意吻合的是(     

A.号召妇女保卫生产战线B.动员农民参加集体农庄
C.倡议妇女提高生产技能D.呼吁农业应为工业服务
2024-05-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如表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据如表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主导因素是(     
年份
国数
家量
19611964197019731976197919831986
其他地区成员国1419213439444950
非洲成员国1128324147515151
非洲国家占比44%59.6%62%54.70%55%53.50%51%50%
A.国际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024-05-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坞堡的兴衰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战乱和基层组织的破坏,导致一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武装自卫集团的出现,强宗豪族率领宗族据险守隘,因而坞堡有了很大发展。西晋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基层组织的破坏更为严重,坞堡壁垒更是遍布于北方地区,在十六国时期达到高峰,成为战乱时代一种特殊的聚居方式,史称“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诸如“于时豪杰所在屯聚”“关中堡壁三千余所”“冀州郡县,堡壁百余”这类记载,更是史不绝书。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材料二

如图所示,坞堡内既有城垣内部的街道,又有豪华地主庄园的房舍,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在靠近围墙的一处院落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望楼。望楼楼顶是四面出挑的哨亭,亭上高悬旗帜,亭内置鼓,应为打更报警之用。

——据马玥《汉至魏晋时期坞堡研究——以出土明器、图像为中心》

材料三   晋末乱离,庾衮“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乃集诸群士而谋之曰:“二三君子相与处于险,将以安保亲尊,全妻孥也。”……于是,峻险院,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功庸,计丈尺,均劳逸,通有无,缮完器备,量力任能,物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而身率之。……及贼至,衮乃勒部曲,整行伍,皆持满而勿发。贼挑战,虽然不动,且辞焉。贼服其慎而畏其整,是以皆退,如是者三。

——《晋书·庾衮传》

材料四   (北)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魏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相关时代背景,概括归纳坞堡的主要功能。
(2)结合以上材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当时坞堡走向衰落的原因。
(3)回顾坞堡的兴衰历程,这对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历史启示?
2024-05-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市井小报到革命先声:《苏报》

材料   《苏报》,从1896625日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内,至190377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共发行2570份,原件存世621份。其初期的主要栏目:首版为谕旨恭录、论说等;其后为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以及上海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约占至三版半;第三版后半部分和第四版,主要登载各类商业性广告。

《苏报》发展历程及代表性文章或言论

时间主要负责人代表性文章或言论
第一阶段:18986月至9胡铁梅(18481899年),安徽桐城人,名璋,号铁梅,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娶日籍女子生驹悦为妻。生驹悦有一定文化素养,通中文并担任主编。《维新报揭论欧人图中国成谋及兴亚抑欧策》《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梁启超)》
《保国会二月二十七日第一集演说(康有为)》《文御史严参康有为折稿》
《创办时务报源委记(梁启超)》
《论中国宜多延日员为顾问教习以求速效》《复任父论西学书(黄遵楷致梁启超)》
第二阶段:1899年至1903年初陈范(18601913年)湖南衡山人,本为江西铅山知县。因教案落职移居上海。“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遂承办是报”。戊戌政变后,《苏报》转载了康有为在海外作为宣传喉舌的《清议报》《知新报》和《天南新报》上的主要文章,如《废立要闻汇志》《废立余闻二则》《建储私议》等,还对慈禧太后“己亥建储”一事进行反驳。
第三阶段:
19036月至
19037
章士钊于1903527日担任《苏报》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并因此结识了章太炎、张继、邹容,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以大量篇幅首先推荐邹容的《革命军》。《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
《序革命军》
《论革命军》
《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驳〈革命驳议〉》

——据王敏《苏报案前的〈苏报〉及相关史事考》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报》办刊期间言论基调的重大转变。
7日内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胜利走向新胜利

材料   在伟大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坐落着一个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个共和国的能源巨子,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光辉历程。

胜利油田开发大事记

1961416山东省垦利县东营村华8井勘测发现华北地区第一口油井。
19629232井发现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最高的油井。油田因此被命名为“九二三厂”。
1964125党中央批复同意了关于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作者汇集东营,又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勘探开发建设会战在黄河入海口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968发现胜利油田的主力大油田——孤岛油田。
1972615成立“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发工作,保障工作人员生活。
19741978通过会战,勘探开发了孤南油田、五号桩油田、垦利油田等新井,1978年原油产量达1946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1981响应国家实行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形成单位经营承包、基层队长承包、招标承包等经营模式。
19898经国务院批准,“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结束了胜利油田多年的会战体制。
19986根据国务院关于石油石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
20005根据中国石化重组上市的整体部署,“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110随着中国石化成功上市,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完全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之中。
2005至此陆续发现73个油田,累计生产原油8.53亿吨,生产天然气37.578立方千米。

——据王建刚、徐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献给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0年》、刘羽燕《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研究(1961-1992)》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胜利走向新胜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世界史(节选)

5-12年级学生的世界史综述与内容
时代1人类社会的起源
时代2早期文明与游牧民族(公元前4000-前1000年)
时代3古典传统、主要宗教与伟大帝国(公元前1000- -300年 )
时代4交流与相遇的扩展性地带(300- -1000年)
时代5两半球交互作用的增强( 1000- -1500年 )
时代6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出现( 1450- -1770年)
时代7革命的时代( 1750- -1914年)
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 1900-1945年)
时代9 1945年 以来的20世纪:枫遇与挑战

——译编自《National Standards for World History》

(1)根据材料,指出编者进行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你认为将时代7命名为“革命的时代”合理吗?请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释。
(3)在不同史观指导下,人们会对历史产生不同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分期或时代主题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说明依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16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5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孔子的主张、活动单题
30.6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40.65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单题
50.4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60.65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70.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8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9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100.65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110.4拜占庭的兴衰单题
120.65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单题
13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40.6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150.4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190.65史学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
170.4戊戌维新运动  民族危机的加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80.4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