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广州租界史大事记》载:1859年,广州面租界是英、法两国人自行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共花费32.5万墨西哥元。其中,英方出资4/5,法方出资1/5。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交纳地租,每年每亩1500钱。据此推知,该租界
A.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
B.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
C.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
D.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
2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
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
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
2018-01-15更新 | 283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5月热身训练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宰,任便立法自理。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九龙司地方一区,……兹大清皇帝定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国君主并历后嗣,并归香港界内。

——中英《北京条约》

材料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收回香港地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


(1)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了哪三件事?
(2)材料一、二所述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所述事件出现的历史条件又是什么?
(3)中国政府现在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4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结果
(签订的条约)
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894~1895年

日本

中国半殖民地化深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年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请任意例举三项。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请为上述表格拟定一个题目。

2018-01-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晚清时某国领事馆为其本国国民所颁护照的具体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列强势力己深入到中国内地
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到破坏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变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同治中兴”。

7 . 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8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清政府不听话
D.外国商品销量有限
2017-11-18更新 | 22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0年贵州省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10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占岁人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B.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