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图为冯印澄在新华社刊发的名为《魂牵梦绕》的漫画。漫画中两座哭泣的铜像离开家最有可能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892次组卷 | 50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南通·三模
4 . 如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        
年度数值(单位:磅)
1838—1842882495
1843—18472090406
1848—18521664416
1853—18571738872
1858—18624127611
A.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 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列强商品倾销激化中国社会矛盾
C.中国近代本土棉纺织业取得发展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2023-01-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7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认识到自身权益是条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由“天下共主”单方面施恩,而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清政府的这一观念
A.以反击列强侵略为核心B.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C.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
8 . 近代某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该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