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     
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B.闭关自守的放弃
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D.中央权力的下移
2 . 1875年,清政府正式同意对外遣使,这改变了自1861年以来长达十四年的只有外国驻华公使而没有中国驻外公使的不正常状态,使原来“彼有使来、我无使往”的单轨道变为“有来有往”的双轨道。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     
A.废除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与列强建立起平等关系D.逐步发展近代外交体系
2024-02-28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891次组卷 | 5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1859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对此,清朝解释海河既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权。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近代海防兴起
C.闭关自守不断强化D.主权观念萌发
2023-03-22更新 | 446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没有受到安全威胁的情况下,给予瑞典、挪威等国与英国一样的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以广圣主宽大之仁”。这说明清王朝(       
A.主动融入近代外交体系B.缺乏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C.突破了传统的天朝观念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 . 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条例。这说明(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7 . 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A.意识到变革政治的必要性B.中体西用思想受到冲击
C.作出反对修约的外交姿态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2022-08-28更新 | 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