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后,面对工农业生产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情况,原各解放区自设银行,自发货币,自设财政,自管收支,自求平衡,带有全国性的财经问题逐渐增多。1950年2月,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3月3日,《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颁布,规定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统一全国物资调度。所有仓库物资,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公粮除5%~15%作为地方附加外,均由中央统一掌握,合理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同时,统一税收,每日结算解缴国库;统一贸易;统一现金收支,现金的调度统一于银行。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物资平衡、现金收支平衡。通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年产值增长20%;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比1949年提高70%左右,农民收入平均增长30%左右。毛泽东因此评价这场财经战线上的战役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郭芳《1949年统一财经: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展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认为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原因。
2023-1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9年11月,上海市政府规定:所有国营企业的钱一律存入国营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民营企业贷款;私营工厂不准关门,不仅要照发工人工资,还要尽快缴纳税金。与上述规定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投机商人疯狂囤积居奇B.国民政府大量发行纸币
C.工商企业推行公私合营D.中央政府实现财政统一
2024-01-2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专练)热点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勇立潮头破浪行 砥砺奋进新征程 - 【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时间里全国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要配备1台移动放映机、1台发电机、1套扩大装置、1个自耦变压器、3个收束银幕、1个均衡电阻、30600米片盘、10个左右120米片盘、10个片箱。他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基层。

1950—1957年18个省市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放映单位数量

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江西
19501.61.61.00.60.20.30.1____0.1
19524.92.31.51.10.50.40.30.20.4
19577.02.62.93.22.52.71.11.015
____福建湖南河南广西甘肃青海贵州四川新疆
19500.20.10.00.10.10.10.00.11.4
19520.30.20.20.20.20.90.10.31.6
19571.30.90.81.21.96.01.01.45.8

——据徐鹤涛《电影如何下乡——新中国放映队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19513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批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下基层工作发挥的作用。
2023·重庆·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材料二   19193月共产国际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中国有五四运动的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很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斯大林的理论分析和形势估计的影响下,192711月党中央扩大会议就搞了盲动主义,号召到处暴动。193578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一般不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搞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中国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合。后来战争打起来,对我们党的干涉就很少了。到了1943年,共产国际就解散了。

——根据《周恩来选集》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都表明,中国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中苏两党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争论,推动了各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力求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问题。

——摘编自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293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06讲 现代中国的国家发展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中期(1000-1300年)西欧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随着城市财富和人口的增长,市民阶层为争取自身权益展开了一系列斗争……这些斗争,在经济上动摇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庄园制农业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上削弱了与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则与封建王权保持着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一致。与此同时,西欧国家的王权在向封建领主不断发起进攻时,鼓励城市和市民阶层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依靠市民阶层的财政支持和政治合作,王权逐渐取得了对封建领主的优势,为近代中央集权君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明末江南市民阶层为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掀起了多次的抗争。市民阶层把东林党人作为自己的政治代言人,知识分子也学会了依靠市民阶层的力量来对抗专制权力。崇祯四年(1631年)苏州府颁布了“为永革布行承值当官碑”,明确宣布废止各级政府官员和吏胥人等对江南工商业者巧取豪夺的特权,从而在客观上承认了江南市民维权斗争的合法性,这是江南市民社会趋向成熟的表现。

——摘编自许苏民《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17世纪中西大分流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国家对城市市民社会组织体系进行了重构,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以强大的市民社会组织体系为依托,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市民社会组织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中期西欧市民社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江南市民社会形成的背景,并指出其与中世纪中期西欧市民社会发展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构市民社会组织的意义。
2023-04-13更新 | 3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党多次面临着道路和政策的争论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四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问题。会议发生激烈的分歧——“前委”和“军委”之争。(毛泽东主张坚持“前委”的领导地位,实际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中共中央军事部派遣来的刘安恭主张设立“军委”,也就是强调军事领导至上的方针。)针对这种分歧,中共中央于9月28日由周恩来、陈毅签发《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争论问题进行裁决。简而言之,归结为讲两话:一是“前委下不需要成立军委”;二是“毛泽东同志依然为前委书记”。……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于28~29日召开古田会议。

——根据余伯流《红四军的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整理

材料二     建国初期,对于如何进行农业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在不断探索中。1951年,一份山西省委向华北局提交的题为《把老区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说:一些农村互助组织发生了涣散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农民的自发力量“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对此问题党内决策层开展了大讨论,并专门对农村合作化问题召开数次中央工作会议,出现了两种思路。一种观点是按照党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策及共同纲领的精神,先让农村自由经济发展起来,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达到机械化的程度,再用政权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变革。另一种观点是应组织农民,防止农村两极分化,战胜农民向富农发展的自发趋势,动摇、削弱以至否定私有基础。主张在土改的基础上可以马上或者说尽快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根据黄道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等文章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四军七大纷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这场纷争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农业社会主义建设争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50年代初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的实践。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3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为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开展“银元之战”的历史,高一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以此为背景的文学作品B.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
C.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D.反映此事件的电视剧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8 . 社会主义______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022-08-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售涨84%,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至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以上均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