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国名片”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材料一   纸币图案简表

正面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 2元:延安宝塔山; 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 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材料二   两位设计者的口述

罗工柳: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考虑到第一套人民币大多是在解放区印制的,带有“战时货币色彩”,规格、质地不统一,栗种较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货币。

周令钊:为了使新钞票彻底摒弃带有殖民色彩的图案装饰,我们与北京印钞厂的设计、雕刻人员到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案……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


(1)结合所学,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时代风貌、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运用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它的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建立金融垄断的过程中,改革币制是个极为关键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历经6年酝酿,于193345日颁布“废两改元布告”。然而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却产银有限,致使世界银价的涨跌,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1934年由美国发起的白银风潮,引起世界银价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失业增多,物价暴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倒闭。面对银本位制度已崩溃的现状,为摆脱财政经济危机,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尽管法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民政府始终都没有实现金融的独立,以及后来通货膨胀的出现,都注定改革失败的必然性。

————摘编自王允庭《1935年法币改革》

材料二   1948121日,在合并解放区银行(华北、北海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制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以30年代形成的前苏联金融模式为改革方向,采取了适合当时国情的有效改革措施: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金融业;取缔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建立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的“大一统”金融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所有具体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

————摘自陈世敏《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大一统”金融体制
2023-02-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少人对人民政府能否管好经济抱有疑问。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制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上海的部分资本家也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管好财经工作,并在经济上同政府展开较量。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年初,上海出现的金融风暴(倒卖银元、黄金、美钞,抵制人民币流通等)和几次物价波动,就是这种较量的表现。从几次较量的实际分析,陈云同志认为,不论是从支持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克服财政经济困难方面来说,还是从逐步实现市场物价稳定的要求来说,都必须实行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管理。1950310日,陈云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为什么要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社论,全面阐述了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短短半年的时间,人民政府就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使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连年上涨的物价稳定下来。毛泽东认为这一成就在经济上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杨波《新中国经济战线的奠基人——缅怀陈云同志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统一财经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

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

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
2024-06-29更新 | 1074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2022-11-02更新 | 498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尖子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6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指出消费合作社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怠工,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有力的武器。1933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闵、赣两个省17个县总社,1140个分、支社,拥有29.5万名社员、322万元股金。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经济建设。

——摘编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材料二   建国初,刘少奇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经济工作,要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也是政治工作,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里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广泛发展,1952年底,广大农村地区的供销商业网络,逐步取代农村私商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主渠道。

——摘编自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消费合作社”和材料二中“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相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二中“合作社”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3-02-04更新 | 36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郴州位于南岭北麓,是湖南省的“南大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郴州解放前夕,虽尚存商户600多家,但半开半掩,商品奇缺,市面萧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努力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194911月,郴县专区贸易会司成立,大力组织粮食、油料、棉布等国计民生商品供应市场,并积极扶持私营商业进行合理经营。1951年,又组建供销合作等集体经济。1956年,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1957年末,城区平均每千名居民有商业网点12.9个,市场繁荣兴旺,群众买卖称便。

——摘编自郴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郴州市志》第14篇《商业》

材料二   1978年,郴州城区每千名居民仅有商业网点9.9个,出现“吃饭难、理发难、住店难、购物难”的状况。1979年后,商业实行多家经营,集体、个体商业迅速发展。1984年起,除国家指令性商品外,国营批发企业可自由选点进货。1985年,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全面推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78-1986年,城市建设投资总额5倍于1978年以前28年之和。至1986年,全市商品零售总额比1978年增长2.48倍,每千名居民有网点14.3个。

——摘编自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13卷《贸易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郴州地区实现“市场繁荣兴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后郴州地区经济复苏的原因,并总结建国以来郴州地区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2021-07-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5年,我国历史上正式出现以“海关”命名的贸易监管机构。清政府为防“奸牙勾串渔利”,于1757年实施粤海关“一口通商”政策。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夷五事》,对外商在广州口岸的贸易和生活实施全面严格管制。粵海关监督即为清朝海关的最高领导者。粤海关监督作为内务府成员和皇帝亲信,既不屑于具体管理对外贸易和关税征收,也缺乏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满足皇室、各级官僚及其自身的需要。正因如此,粤海关被称为“天子南库”19世纪中期,我国产生了实际上由外国人扮演主要管理角色、专征洋船贸易税的中国海关机构一一洋关。1854年,英、法、美以税务管理委员会的形式攫取江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明确了邀请外国人帮办税务的制度,并从上海一口推广至全国各通商口岸,且其职能拓展至国计民生诸多领域,甚至在外交、军事、工商业等方面。同时,洋关引进了权力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及先进的人事管理、会计统计、稽查等制度。

——摘编自谢松《从粵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材料二1949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暑筹备处。为研究新海关的发展方向和交流经验,中财委邀请全国各关的代表来商讨筹建新中国海关。1949923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海关工作座谈会。时任中财委主任陈云同志发表讲话,他的中心思想是:旧海关变成新海关不要一下子都打碎,要慎重;海关的业务和技术要逐渐改进、修改;旧海关的人员不能全部辞退,要有选择地留用;要搞好新海关人员和旧海关人员之间的团结,制度要逐渐统一。会议结束时,苏联专家也介绍了苏联海关的经验。19491025日,新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及新海关税则。

——摘编自余崇懿《从抗日救亡到建设新中国海关》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海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海关筹建的特点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