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新中国初期,私营商业出现困难。1950年,国家规定国营商业主要集中于批发方面,私商经营大部分零售业务。1952年,国家提高批发与零售的差价、地区差价与季节差价,让私营商业有利可图。国家此举目的是(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奠定社会改造的基础D.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是1956年出版的年画,描绘了城里的纺织厂女工到农场采摘棉花,指导农民棉花种植、晾晒、加工。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殊风格B.描绘了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的场景
C.显示了女性成为经济建设主导力量D.展现了工农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2024-05-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水患严重的国家,尤其近代,百姓饱受水患之苦。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启动,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仅用75天即全部完工,极大缓解了旧中国长期以来困扰民众的荆江水患。该工程的修建(     
A.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B.重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得益于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D.反映了“大跃进”之下的冒进
2024-04-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新中国初期四川省大竹县大鹿山村粮食产量对比表(单位:石)
主粮类别1951年1952年
水稻互助组4813.855923.79
单干户400.90384.30
玉米互助组202.59436.55
单干户20.1933.29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土地改革推动生产的发展B.尝试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C.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D.包干到户提高生产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49~195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从维护社会秩序和工作需要出发,组织以工代赈人员超过2.9万人,完成以工代赈工程46项,整修道路68条,整修人行便道34万平方公尺,整修桥坝14座。该时期实行以工代赈有利于(     
A.消除贫富差距B.调整工业结构C.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政权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 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A.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D.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兴纱厂是近代石家庄第一家大型民族纺织企业。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接管,在加强公营管理的过程中重新调查与分析其资本性质。此后,双方多次协商促使大兴纱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个月内又实现由公营向私营的转变。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特征
C.有效缓解企业的劳资矛盾D.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0年4月,陈毅在讲话中指出“处于新民主主义管理之下的上海”,依靠国内的充分供应,“物价转入稳定,脱出通货膨胀的苦海”。他指出通过这场风波,“上海正在起变化”。陈毅的讲话(       
A.成为“米棉之战”的指导思想B.强调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助力了上海公私合营的开展D.肯定新政权的社会治理能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