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1949年—1952年工业的产值中各类经济类型的变化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
年份 合计 全民所有制工业 集体所有制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绝对额
(亿元)
1949 140 36.8 0.7 2.2 68.3 32.2
1950 191 62.5 1.5 4.1 72.8 50.3
1951 164 90.8 3.4 8.0 101.2 60.1
1952 343 142.6 11.2 13.7 105.2 70.6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C.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2 . 阅读下表,为解决表格所示的问题,新中国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B.鼓励实施公私合营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D.快速完成经济恢复
3 . 如图是新中国1949﹣1952年国民经济部分部门产量统计表,对该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949单位比历史最高下降1952产量比1949增加比历史最高增加
粮食1.1亿吨↓75.5%1.639亿吨↑49%↑9.3%
棉花44.4万吨↓52.4%130.4万吨↑193%↑53%
钢产15.8万吨↓83%135万吨↑754%↑46.2%
原煤0.32亿吨↓48%6649万吨↑105%↑7.4%
发电42.66亿度↓28.3%72.6亿千瓦时↑68.1%↑21.9%

A.建国初期工业产量发展迅速,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恢复,为开展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C.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滋生“左”的情绪,导致“大跃进”运动
D.农业增长相对较慢,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20-08-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面表格,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例的比较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0
商品零售额95.8%4.2%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彻底改变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刚刚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
电力7.9219.51144.6514.927.8144.865.2
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9.242.159.5
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49.6143.897.6
公斤0.995.3376.3255.2105.8418.1283.6
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2.88.4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2017-02-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20世纪中期,我国工业品产量指数比(以1949年以前的最高年为100)。表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B.一五计划鼓舞了人民的热情
C.苏联的援助D.三大改造的结果
2024-03-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材料反映了
A.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突出D.新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复兴
2020-09-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反映了当时我国
195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表
项目实际收支(亿元) (%)
总收入1,892,781119.15
总支出1,632,186125.75



国民经济建设73,0699125.85
社会文教建设22,3225110.64
国防42,777096.39
行政19,236985.17
其它5,702383.36

A.财政赤字日益严重B.外部环境和平安定
C.工作重心逐步转移D.计划经济优势明显
2020-05-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并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同时,由于个体农民经济力量薄弱,他们的生产条件不稳定,经常受土地兼并及地主增租夺佃的威胁,扩大生产规模艰难,一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棉田面积扩大较快,在各种农作物面积中约占11%。清末(1908—1911年)平均每年输出棉花80万担以上。“晚近机械纺织之术进,海外输出之途开,农民亦颇多注意植棉,年来日呈增加之象……”

——摘编自《简明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

材料三 在恢复时期的三年里,人民政府发放的农业贷款逐年增加,通过大量农业货款,农民购买了各式农具、水车、化肥等,这就及时地帮助贫苦农民解决了生产资料缺乏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如下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建设的意义。
2020-07-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下表是1949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经济领域的现象。表中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中国开展工业化的紧迫性B.中国人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C.旧中国是西方国家商品市场D.世界各国工业化速度差距大
2020-08-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