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020-10-05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表

—根据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数据整理

材料二: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是怎样初步改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18-09-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数据反映了天津1950-1952年经济情况,说明当时天津正处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6-11-18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2019-02-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019-05-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人均货币收入14.518.723.626.8
人均消费品支出14.217.321.624.6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7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
电力7.9219.51144.6514.927.8144.865.2
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9.242.159.5
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49.6143.897.6
公斤0.995.3376.3255.2105.8418.1283.6
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2.88.4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2017-02-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
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3省1 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材料三 从1949年至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64938万亩增长为189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为16685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
(3)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4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