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1年1月,重庆市委发出《关于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指示》。在运动中,市委宣传部对3万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婚姻法培训,还进行了婚姻法执行情况的系统的调查研究,动员与组织了一切宣传力量与工具进行宣传。广大群众在运动中受到了婚姻法的教育。这些举措(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B.配合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C.落实了三大改造的要求D.消除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
2023-11-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3 . 1950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基础上,又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日中国作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是1640年代至1940年代这段更为晚近的国家转型过程之累积的结果。中国的国家转型是一个连贯的历史过程,包含如下三个关键环节:其一,将中国以汉人为主体的原初型族群国家,再造为一个多族群的疆域国家;其二,再将中国由一个自居于周边各国之上的疆域国家,重构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其三,将中国由一个军事上和行政上非集中化的国家,经过重建和整合,改造为一个高度集权、统一的现代国家。这三个环节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是紧密联系的。每一环对于缔造现代中国均不可或缺,并且,如果不放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国家转型过程中加以审视,就无法充分理解。这三个步骤中的每一步,在现代中国的成长过程中,都是至关紧要的突破。

——据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640~1949年)》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作者关于现代中国形成的观点,并运用17世纪晚期以来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年1月22日,全国煤矿工会代表会议决定在全国的煤矿企业进行废除封建把头制度,改变旧的封建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等改革。随后全国各行业各地区都展开此类改革。这些改革措施(     
A.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B.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建立起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D.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上海解放前夕,一部分工商业者“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但又听得谣言四起…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到了1951年,工商业者却纷纷欢呼这是一个“黄金时代”“难忘的1951年”。这一变化说明人民政府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成果显著
C.团结工商业者巩固新生政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开始确立
2022-06-27更新 | 162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11月,中财委确定了“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带投资性建设)第三”的财政工作方针。1952年6月,全国财经会议重新确定,国家财政预算要把经济恢复和建设投资放到首要地位,即以建设为第一位,军事为第二位,行政为第三位。这一调整
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得益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
D.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9 . 1951年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人民群众订立爱国公约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全国工业企业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和农村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有的劳模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这一运动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响应了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
C.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政策D.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10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把公粮、库存物资和公营企业的利润一律收归国库,由中央统一掌握;开支也由中央统一规定标准,不准擅自额外开支。此外,还规定国营贸易的物资由中央贸易部统一调用,机关、企事业的现金除留少量供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人民银行。这一做法在当时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加速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保障了工业化顺利实现D.促使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