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解放日报》“读报参考”栏目,对于政府发布的政治动员有较多涉及,如表为19529月刊发的部分政治动员稿件。

序号刊发时间稿件
192《人民司法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293《把华东物资交流搞得更旺》
394《要让工人看到好戏好电影》
497《华东整党建党工作开始了》
5911《明年度冬小麦增产竞赛开始了》
6912《上海市司法改革开始了》
7919《注意劳动保证加强安全生产》
8920《干部要加强学习理论》
9921《上海失业登记就要开始了》
10930《明天是我们的伟大的节日》

——摘编自朱清河等《建国初期党报城市政治动员功能的实践逻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5-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材料二   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

—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节选

   

图: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创作。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 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

       


图:邓澍《和平签名》(年画)1950年创作。1950 年3月至11月,中国各界积极响应“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护和平大会”运动。

一选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从以上两幅美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进行探究。
(要求:对画作由浅入深进行描述、分析、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注重历史信息的运用,分析逻辑严密,表达条理清晰。)
2023-07-01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同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的巩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粮食总产 量(万吨)工业总产 值(亿元)农业总产
值(亿元)
总人口
(万人)
农业人口
(万人)
非农业人 口(万人)
19491131814032654167484025765
19501321319138455196490276169
19511436926442056300496686632
19521639234946157482503197163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整理

材料二   根据毛主席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广东从开始在行政上镇压反革命逐渐发展到大张旗鼓、发动群众、形成群众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由于党、政、军、民的一致努力和亲密合作,(镇压反革命运动)获得了伟大的胜利……在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积极推动与影响下,登记了匪保密局、国防部二厅、内调局、美帝蒋匪之中美合作所等各系特务及帝国主义间谍共四百三十七名,反动党团区分部、支部、分部委员、分队长以上骨干分子八千三百四十六名。

——摘编自《广东省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关于镇压反革命的工作报告》(19519月)

材料三   195187日,埃塞俄比亚营随美军第7师来到金城前线,与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对峙。817日,埃塞俄比亚营攻占了602.2高地的南高地,随即被志愿军80238团反击夺回。818日,埃塞俄比亚营再次进攻602.2高地,被志愿军击退。819日,埃塞俄比亚营再次攻占602.2高地,又被志愿军反击夺回……822日上午,埃塞俄比亚营再次以一个排的兵力进攻602.2高地以南高地,两次进攻均告失利。从这次进攻后,埃塞俄比亚营再也没招惹过27军。

——摘编自王正兴《这才是战争》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巩固的价值。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的意义。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的巩固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3-04-20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6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受欢迎的两类香烟烟标(烟盒)。这些烟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服务于国防需要B.民众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C.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D.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浓厚
2022-06-14更新 | 59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从1949年到1952年,在山西忻县出卖土地的8253户农户中,因生产生活困难而出卖土地者,占50.4%;因办婚丧大事、遇有疾病和其他突然灾害袭击而出卖土地者,占12.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提出()
A.进行土地改革来满足农民需求B.兴办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迈进
C.建立农业互助组向公有制过渡D.实行联产承包调动农民积极性
2022-03-20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6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新风尚

1950925日至10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共有464人荣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很多人在根据地、解放区就已经是战绩卓著、名声远播的先进典型。1951117日,齐齐哈尔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提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紧接着,东北各国营公营厂矿又提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受到各地工人的积极响应,一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调动集体力量,把高度的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精神相结合,把工作经验和办法变成为经常性的制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为特点和内容的群众性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持续多年。1956年,全国开展了先进生产者运动,“超额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成为最流行、最鲜明的口号。各地区、各行业逐级开展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劳动光荣、爱厂如家、埋头苦干、大搞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发扬集体主义,成了全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观。正因如此,新中国前七年以英模辈出、团结奋斗、众志成城而彪炳史册。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新风尚”的历史价值作出合理的解释。
9 . 经世济民思想体现知识分子传统治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担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时代精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

------据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

------摘编自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唐朝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3)从材料三的角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在经世济民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0 . 1950年春夏之交,由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突然消失,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仅1-4月,14个较大的城市中有2945家工厂倒闭,16个较大城市中有9347家处于半停业状态,这反映了
A.抗美援朝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发展B.反动资本家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
C.实施工商业领域的调整势在必行D.私营工商业失去继续存在的价值
2021-12-19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