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50年7月,政务院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这一评选标准反映了当时(     
A.土地改革的需要B.巩固政权的需要
C.文化发展的需要D.抗美援朝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孩子孩子好好睡,你娘今天去开会。开会干什么?斗争大恶霸。讲讲理,出出气,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抬起头,给你爹爹报冤仇。”这是记载在河北枣强县县志上的歌谣,此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D.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为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开展“银元之战”的历史,高一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以此为背景的文学作品B.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
C.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D.反映此事件的电视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9年,《共同纲领》表述为“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到了1953年9月,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首先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此推知,中国重工业从“重点”到“优先"变化的重要前提是(     
A.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B.新生政权的日益巩固
C.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D.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列宁提出了实行以公社、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共耕制,认为它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向共耕制过渡成为这一时期苏俄解决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192112月,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土地政策的下列原则:(一)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二)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三)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根据这一原则,192210月苏俄通过土地法典,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一切土地法令,重申土地上一切建筑物、作物和其它财产都是农民不可剥夺的个人财产。这一土地政策为苏俄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列宁后来回顾说:“农民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愿意帮助并且在帮助已经夺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许蓉《列宁关于解决苏俄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   1950年冬开始,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19月,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12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前进。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9月,进入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阶段。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引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过反复权衡,195310月,中央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8-1922年苏俄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土地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两国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2022-05-13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2022·湖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1951年,刘少奇指出,既要“共同努力进行生产”,也要“务必最周密地关心工人群众一切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这些举措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践行了社会主义福利理念
C.配合了国家大规模建设D.确立了国营经济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A.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D.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共产党宣布金、银、外币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并调集物资实行集中抛售。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为抗美援朝做好物资准备B.配合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C.确保掌握对市场的领导权D.推动人民币在上海的普及
2022-03-04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950年,《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题目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有327篇,对象涉及劳动英雄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文艺界等,内容涉及对劳动的尊重与肯定、劳动火热场面的新闻特写等。此类报道的涌现
A.传递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B.展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C.赞颂了劳动英雄的先进事迹D.反映了劳动群体结构的变化
2022-02-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苏(俄)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部分思考题

1假如你是1920年的苏俄农民,你会遇到怎样的生活状况?
21921年前后苏(俄)联石油出口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3请从多角度分析漫画《斯大林工厂》的内涵。
4玉米运动为何以失败告终?
5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比较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模式。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视角,设计一组思考题。(要求:设计4个思考题;思考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体现深度思考与创新性。)
2022-0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