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和国晚期,庞培最终占领并摧毁海盗的所有要塞,在三个月内基本平定地中海地区的海盗,之后20多年内海盗没有大规模进行海上劫掠。庞培非常重视撒丁行省的粮食供应,奖励撒丁岛托运人公民权。罗马城的粮食供应依赖海港,将来自地中海的物资转运到台伯河的码头。港口设施为粮船停靠、粮食的卸载、储存提供了便利。为此,罗马修建和改建了普特奥利港和奥斯提亚港。

——王茹《共和国晚期罗马城粮食短缺及解决措施研究》

材料二:19501953年,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1950年、1951年和1952年粮油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4%43.4%47.3%;土产畜产分别占了32.8%23.6%25.8%1950年粮油食品出口额为2.79亿美元,1952年达到389亿美元。当时需要进口的物资较多,但可供出口的产品并不多,粮食首当其中担当了大任。1953年出口的粮食中,出口苏联大豆20亿斤,主要用于换回机械设备,出口锡兰5.4亿斤用于换橡胶。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换取了宝贵的外汇。

材料三:1985年我国粮食净出口271万吨,1986年净出口181万吨。但随着粮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政策的调整,粮价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刺激有所减弱。其中,粮食统购加价政策改为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合同定购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农民粮食出售价格实际上是降低了。由于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种植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出现下降。1987年粮食回到了净进口的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保障粮食贸易举措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粮油出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粮油出口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023-12-1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

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
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
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

     ——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国家粮食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