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建国初,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些举措(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B.赢得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
C.标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1年起,我国着手编制“一五”计划,工作人员使用算盘、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进行运算,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楼里的算盘声音此起彼伏,整座大楼夜晚灯火通明,被人戏称是“水晶宫”。这一现象反映出(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C.工人阶级投身建设的新风D.新政权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9年8月,陈云到上海调研市场问题,认为:上海的问题,是有无大米,有无棉花,而其关键是有无运力,把大米和棉花运进来。可见,上海市场问题实为(     
A.城市规划问题B.交通建设问题C.经济恢复问题D.物资供求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0年6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国营商业机构应在乡村建立据点,“以免一有风吹草动,货币便从乡村卷回城市”。于是,国营商业机构在各地纷纷设立农副土特产公司,恢复购销路线;中央还组织私商下乡收购土产。上述举措(     
A.推动了人民币成为国家法定货币B.发挥了乡村市场的主导作用
C.结束了全国物价连续暴涨的局面D.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2023-05-30更新 | 35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生的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根本目的是(     
A.稳定物价,结束物价暴涨局面B.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023-05-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居奇。市场粮价大幅上涨,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根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材料一中的“白色政权”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分别是什么?指出中国共产党由此开辟出怎样的革命新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原因。
2023-05-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民族资本家准备将企业上交国家,政府并未接受。对此,周恩来说“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转变得很自然,水到渠成’”。这主要是因为(     
A.统一战线性质发生转变B.国民经济尚需恢复
C.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国土尚未完全解放
2023-03-08更新 | 57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一胜利(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C.提高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感D.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10 . 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民主改革的情况下,新中国在1949年到1952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中,就医治了战争创伤,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这主要得益于(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B.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的举措
C.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D.获得了苏联的大量经济援助
2023-01-1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