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胜利(       
A.为新政权赢得了人民的信任B.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C.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2024-05-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2年5月,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上海召开。国营企业与合作社遵循“对热门畅销货,不应抢先购买,对滞销货,应带头购进”的原则,将豆类、山货类、药材类等近百种产品的经营权,全部留给私营商户经营贩卖。这一举措(     
A.标志着公私合营政策的实行B.适应了一五计划的需要
C.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优化了国家的产业结构
2024-05-1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0年,中国共产党将解放石家庄时接管的大兴纱厂正式发还给原资方自营,经政府与资方协调,发还方案从公私合营调整为完全私营。这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     
A.学习苏联工业化模式B.践行新民主主义政策
C.关注金融秩序的稳定D.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4-05-15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9-1956年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表
单位:亿元
时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生产总值326384420484510535575610
上表可以反映出(     
A.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顺利完成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效果显著
2024-05-0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0题 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中国1949-1955年间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B.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
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广东卷02)-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多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1950—1952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出口商品构成

进口商品构成

工矿产品

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1950

9.3%

90.7%

87.2%

12.8%

1951

14%

86%

83.1%

16.9%

1952

17.9%

82.1%

90.6%

9.4%

A.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性
C.仍然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农业国D.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大幅增长
2024-03-31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9年,人民政府用查封、逮捕等手段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后来又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平息投机资本制造的涨价风潮。这些措施(       
A.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内容B.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C.为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时间里全国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要配备1台移动放映机、1台发电机、1套扩大装置、1个自耦变压器、3个收束银幕、1个均衡电阻、30600米片盘、10个左右120米片盘、10个片箱。他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基层。

1950—1957年18个省市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放映单位数量

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江西
19501.61.61.00.60.20.30.1____0.1
19524.92.31.51.10.50.40.30.20.4
19577.02.62.93.22.52.71.11.015
____福建湖南河南广西甘肃青海贵州四川新疆
19500.20.10.00.10.10.10.00.11.4
19520.30.20.20.20.20.90.10.31.6
19571.30.90.81.21.96.01.01.45.8

——据徐鹤涛《电影如何下乡——新中国放映队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19513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批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下基层工作发挥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的指示》,规定:允许地主继续经营原有土地,地主在减租后向农民收租是合法的,允许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同时就奖励精耕细作、保护耕者收获权利、发放贷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政府(     
A.努力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B.团结地主阶级投身于工业建设
C.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D.致力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