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解放日报》“读报参考”栏目,对于政府发布的政治动员有较多涉及,如表为19529月刊发的部分政治动员稿件。

序号刊发时间稿件
192《人民司法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293《把华东物资交流搞得更旺》
394《要让工人看到好戏好电影》
497《华东整党建党工作开始了》
5911《明年度冬小麦增产竞赛开始了》
6912《上海市司法改革开始了》
7919《注意劳动保证加强安全生产》
8920《干部要加强学习理论》
9921《上海失业登记就要开始了》
10930《明天是我们的伟大的节日》

——摘编自朱清河等《建国初期党报城市政治动员功能的实践逻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意在(     

A.号召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B.宣传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C.鼓舞对抗美援朝的必胜信心D.号召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提出:“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这表明新中国(     
A.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追求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D.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2024-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

下图是浙江绍兴农民宋双泉的“记账本”,记录了他家的农业生产情况。

记账本最早的记账时间标注为“民国三十七年”,账本中有“共还两石柒斗”“共还米五斗五升”等表述。

1949年,粮食亩产为“上田200斤、沙田160斤”,“应缴农业税谷130.22斤”,并按亩产量的30%还田租。

1950年,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还田租190斤,共缴农业税稻谷309斤”。

1951年的账本显示,粮食亩产为“上田480斤、沙田430斤”,有关缴税一项,记的是“正缴农业税稻谷481斤”,并有“交来捐献飞机大炮谷75斤”。

1952年至1953年,粮食亩产上田都是450斤、沙田都是400斤,农业税率“每百斤14斤”,每年缴农业税稻谷293斤。

1954年,上田亩产450斤、沙田亩产400斤,但农业税率提高到了“每百斤17斤”,另有附加税25斤,他共缴稻谷356斤。账本还提到,19541122日,宋双泉购买公债两万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27日,储蓄存款15万元(定期三个月)。

1956年,账本显示,宋双泉所在地区1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10月,他家的牛车盘、水车、稻桶等农具,作价57.99元,转归合作社。同年,宋双泉家共赚工分1949.6分,按“每10164分”计,劳动报酬为320.45元;他家5口人,应得粮食为2114斤。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该农民的记账本是“一本记录社会变迁的‘记账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属于1951年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C.《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7 . 下表为1949-1952年工业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数据下的新中国

经济类型

总产值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总产值公私比重变化情况(%)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国营经济

368293

625025

908029

1425838

34.2

44.5

44.9

52.8

合作社

4997

11196

20780

86299

0.5

0.8

1.0

3.2

公私合营

21952

41414

80605

136661

2.0

2.9

4.0

5.0

私营经济

682816

727826

1011836

1052611

63.3

51.8

50.1

39.0

合计

1078058

1405461

2021250

2701409

100

100

100

100

注: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为1955年币制改革以前币值。

——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工商体制卷》

提取材料信息,以“工业数据变化与人民政府治国能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信息提取准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是195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基本实现男女平等B.传统婚姻陋习已被废除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D.新生人民政权获得认同
2024-05-2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像资本并将其变为国有经济,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B.建立了公有制经济基础
C.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D.促进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0 . 建国之初,公、私营报纸普遍亏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实行企业化经营改革:开源方面,主要是刊登广告、调整报价并扩大发行;节流方面,主要是健全报社会计制度,降低人工成本。据此可知,当时我国报纸企业经营(     
A.实行了公私合营方式B.探索出了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C.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D.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