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 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
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
C.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D.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3 . 1951年至1954年,中国只新增1个建交国,而从1955年到1959年,有尼泊尔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D.印尼亚非会议的成功
4 .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1956年提出此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A.“另起炉灶”方针的提出
B.“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 .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D.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6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C.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7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该原则
①在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提出
②推动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③是同印度代表团讨论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时提出
④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周恩来于1953年进一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不久,毛泽东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
A.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逐步被打破
B.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方针
C.新中国外交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2019-03-16更新 | 349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评论的是
A.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C.1955年的亚非万隆国际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 . 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19-02-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