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法国、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贸易额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论,这一时期我国
A.与西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意识形态外交有所淡化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2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一   国际外交风云变幻,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也取得了较大成就。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了在瑞士召开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总理又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展现了新中国的大国风范。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改编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以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主要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李鸿章曾代表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和11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改编


(2)根据材料二请你指出《马关条约》中便利日本对华输出资本的条款和《辛丑条约》中表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的款项。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2020-10-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C.意识形态的影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20-10-14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士大夫,规谏君王过失,并不仅仅是对君王的忠诚,更是为了国家不败。皇帝代表了国家社稷,所以士大夫对皇帝为首的国家忠心耿耿,拼死匡正,但绝不仅仅是对一姓皇帝之忠,国家利益、天下兴亡,都高于皇帝。儒家经典为他们限制君权提供了足够的思想武器和道德勇气。

——王瑞来《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1)材料一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君权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以孟子、董仲舒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北京终于在其后几个月开始实施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国走上了通往工业化的道路,在1953年下半年还进行了“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北京的外交姿态中,这种缓慢但却稳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政策得到了体现。确实,正是在这段时期,对和平共处的强调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特征,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向。1954年6月,北京在中印联合公报中赞成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实践及实践中中国为推动外交进展所做的贡献。

材料三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美】库恩《中国30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对外开放的史实,分别概括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地位和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影响。
5 .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6 . 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中国迫切需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世界各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同时也有对国际法发展做出自身贡献的主观要求。为此新中国
A.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C.提出并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7 . 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
C.使得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遏制
D.改善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8 .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材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材料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材料四   



(3)材料三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新时期外交有所作为的表现?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外交思维逐渐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9 .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 . 周恩来曾指出:“它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地……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