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53年的是(     
①颁布《共同纲领》②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③内蒙古成立区域自治机构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周恩来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A.“求同存异”方针B.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
C.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一原则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
6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7 . 为了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一边倒”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8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新中国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B.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束缚D.调整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9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一改晚清以来的屈辱外交局面,取得了重要外交成就。其中于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并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不结盟运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2020-11-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