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邻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3 . 1953年,周恩来指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为此,周恩来提出
A.另起炉灶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思想
4 . 在出席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有关材料中“五项原则”有误的是
A.1953年由周恩来首先提出
B.目的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D.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 .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从20世纪50年代打破封锁到70年代与主要大国缓和关系再到改革开放后全面融入世界,一个和平崛起的负责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吸引了四面入方的国家元首和领导人络绎不绝地来访。北京成了国际交往的一个枢纽。中国再一次进入国际大家庭,这次不再是一个虚弱的丰封建车殖民地国家,而是一个地位优越、备受尊敬的大国。”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参照所给示例,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再次进入国际大家庭"并成为“地位优越、备受尊敬的大国”的历程。(要求:除示例外,论述另外两个时段,列举史实,归纳作用,证明观点。)
示例: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或地区组织。作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已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备受尊重的大国
2020-1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7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有利于构建和平公正的新秩序                           B.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一律平等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适应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格局
2020-12-16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54年,新中国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明显地表现出:当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 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 也绝不再被盟国越南拖入与美国的战争。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确立了世界五大国的地位B.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同盟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材料三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主要表现。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10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交战线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至今仍被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另起炉灶”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