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 . 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
A.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
2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 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
A.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直接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2020-10-2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昊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王贵勤《国际法导论》

材料二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2020-10-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0-10-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2020-10-22更新 | 202次组卷 | 7卷引用:2018-2020三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7 . 最近,印度挑起边界对峙事件,中印边界事端再起。当前,周边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首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新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针对中印边界问题说道:“你们让一点,我们让一点,就解决了嘛。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

——以上材料摘编自汪伟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对比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0-10-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大变革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力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睦的周边环境;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任何外来干预,以便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

材料: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变化一览表(部分)

时间外交方针、政策主要内容
194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5“求同存异”方针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中国在坚守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70年代一条线、大片为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是反霸的主力;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成为一支可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
1982对外开放、不结盟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一切国际问题,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1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

——1947年杜鲁门国情咨文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共同纲领》(节选)

材料3   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的演讲(1971年7月)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4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第2785号决议

材料5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2001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



问题
(1)完成“中国走向世界”提纲。
(2)运用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以“和平外交”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活动的认识。
10 .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
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