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2 .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外交受到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不断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社社会主义国家的的双边交往。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举出“抗日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请列举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
2021-02-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对中国外交及有关工作提出了11条建议,其中包括争取与英、法改善关系、建立邦交: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团结一切愿意和平的力量(包括政府在内)、孤立和分化美国等。毛泽东的讲话表明
A.出席日内瓦会议促进中国外交政策调整B.中国外交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C.中国外交开始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D.中国外交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
4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关于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建国初期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具有浓厚的反华反共色彩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积极报道主要源于1972年中美建交
③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影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③④
2020-12-2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一旦打仗,这个计划就吹了,只好拖延。……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
2017-02-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结果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新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结果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A.欧洲共同体建立B.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D.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签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的使用频率


图2: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

——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根据上表总结的《人民日报》中使用词汇频率上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合理解释。(史实正确,论述合理。)
2024-01-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A.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的签署B.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D.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了中法两国在20世纪40-60年代的关系变化。由此可说明(     

时间

关系

194910

法国政府因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拒绝承认新中国

1954

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打开两国关系的新起点

20世纪60年代

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想借中国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


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B.国家利益可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C.中法国家利益一致D.美国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