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A.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的签署B.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D.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4 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宣言。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都郑重地写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外交活动(     
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环境
②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
④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英国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国(     
A.出席了万隆会议B.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参加了日内瓦会议D.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这一外交政策上的转变(     
A.体现了中国外交革命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2023-03-05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54年6月,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指出:“中国的真正执政者第一次参加了在欧洲的这次会议,解决朝鲜问题的真正障碍,是由于直到现在不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参加的这次会议应是(     
A.巴黎和会B.第26届联大C.万隆会议D.日内瓦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某次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树立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波茨坦会议D.开罗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日内瓦会议上,围绕印度支那问题,美英法中苏展开外交上的交锋。由于充分估计到实现和平目标的艰巨性,中共中央确定中国代表团参加谈判的方针是:“集中力量打击美国,孤立美国;利用(对方的)矛盾和分歧,批判与争取英法;求得尽可能达成一定的协议,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直接体现了(     
A.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B.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D.中国积极通过谈判以解决国际争端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欧国家加入了美国的对华经济封锁。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英两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法两国也开始了经贸文化往来。这说明(     
A.英法脱离美国影响B.日内瓦会议由中国主导
C.中国国际地位上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2023-01-0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4年4月,召开了由美、苏、英、法、中及有关国家外长参加的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据此判断,该会议是指(     
A.朝鲜停战谈判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巴黎和会
2023-01-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会议的协议,使印度支那战争得以停止。这是继朝鲜停战后又一重大国际事件。国际形势进一步趋向缓和。这对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个贡献。”这次会议(     
A.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