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主要外交成就
(1)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召开)①成果: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②地位:新中国首次以____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____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背景: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
②主要内容:互相尊重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亚非会议(1955年4月召开)①方针: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的方针。
②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2023-08-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25日至2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决定召开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同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参加。4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周恩来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426日,日内瓦会议在万国官开幕。由于美国和韩国代表极力阻挠,朝鲜问题被搁置,印度支那问题成为日内瓦会议的主题,美国向法国施加种种压力,并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为促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代表团利用英法和美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分歧,在会外与英法代表频繁接触。最终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于721日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总理如是总结:日内瓦会议的成就证明,国际争端是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法求得解决的。现在世界上赞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根据吴建民《外交案例Ⅱ》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中国的影响。
3 . 美国《TIME》(《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杂志,有世界“史库”之称,由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于1923年3月3日共同创办。近代以来,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周刊》封面或被报道:
时间民国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或被报道的中国人(部分)
20世纪20年代1924年封面人物是大军阀吴佩孚,赞美为主,强调吴佩孚是“中国的风云人物”。当时孙中山正领导国共第一次合作、筹备反对军阀的斗争;192744日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很快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0世纪30年代1934年封面人物是皇帝溥仪,赞美为主,表现对溥仪正式就任“大满洲国皇帝”的关注。19353月封面人物是汪精卫,赞美为主,强调汪精卫的亲日政策有“利于世界和平”。19362月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国”溥仪,苏联斯大林和中国蒋介石。强调中国承认“满洲国”是实现东亚和平的关键。
20世纪40年代19416月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重庆城的保卫者。强调国民党领导抗战的“丰功伟绩”。194261日期刊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强调“美国的支持使蒋介石意气风发”。19433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宋美龄,赞美她激情感人的演讲和迷人的风采赢得美国议员的普遍支持,同时强调“没有美国更大的支持,中国只能暂时忍耐”。
20世纪50年代195012月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背景是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9543月期刊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WarandTalkingPeace"。
20世纪70年代197111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1979年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20世纪末以来1999年中国50周年大庆,亚洲版封面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聚在一起;2002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胡锦涛再次出现在2007年的《时代周刊》上,封面以长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为背景,文章标题是《中国:一个王朝的黎明》。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习近平已经连续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榜。
巩俐、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舒琪、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姚明、张惠妹、周星驰、韩寒、李宇春、刘翔、郭晶晶等大批文体明星均上过《时代周刊》封面或被报道。
根据以上材料,请根据两个或多个时期的报道倾向,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6-1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在冷战背景下,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及中印、中缅关系谈判中,彰显了追求和平的真诚与可信。在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中国的主张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主要是由于(     
A.美苏争霸政策不得人心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各国历史命运的相似性D.第三世界国家的逐渐崛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827日起,美国飞机对我国东北城乡不断进行轰炸、扫射。101日,朝鲜关于中国出兵给予援助的请求传到了北京。同一天,斯大林建议中国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的电报也发到了北京。102日,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摘编自杨晴《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的丧权辱国的外交遗产,抵御和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于新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争取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重返国际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1950年浙江省嘉兴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的原因。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请列举1953—1955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3)指出与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史料二   (新中国)并积极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用来指导和平解决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内的所有国际矛盾和争端。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探究】
据史料一,概括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面对史料二中的问题新中国外交方针是怎样调整的?其实践活动有哪些?
2023-09-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5课学习讲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侵略者不愿正视亚洲的现实,他们还在妄图保持殖民国家在亚洲的特权,还以为现在和19世纪没有什么两样,以为亚洲各国人民仍旧可以继续作为殖民者剥削和奴役的对象。为了实现这条路线,美国侵略者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他们还在对其主要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亚洲各国接受美国的计划,因为连其主要盟国,也对美国的这种冒险政策表示顾虑。

——摘编自艾纳《美国殖民主义在亚洲》

材料二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提出了解决亚洲问题唯一合理的途径,这条途径必须以承认亚洲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主权等基本权利为基础。被视为日内瓦会议五大国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会议上的一言一动,都被与会各国关注着。在开会的时候,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的代表发言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有的在看报,有的在办别的事情,有的在打瞌睡,有的连(同声传译)耳机都不戴上。可是,当中国代表发言时,他们全都把耳机戴上,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其实,新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仅是会议厅中的全体人们在倾听着,全世界的人们也在倾听着。

——摘编自福英《谈日内瓦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二战结束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的发言在日内瓦会议上受到与会各国关注的原因。
9 .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

(1)材料一体现了清政府当时怎样的外交心态?

材料二:(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3年)

(2)材料二最有可能出自(     
A.《凡尔赛和约》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雅尔塔秘密协定》(1945年)

(3)根据材料二和三,分析当时中国的外交境况。

材料四: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

(4)在材料四体现的外交理念引领下,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双选)(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B.中美建交
C.提出“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D.参加日内瓦会议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
2023-04-12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