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内瓦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为推动各方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协议付出了艰辛努力。周恩来介绍越、老、柬三国代表相识,促成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了解。在中国代表团的晚宴上,三国代表相互谈起各自国家的情况及对会议进程的看法。三国代表都认为,直接接触有利于会议的进展,还约定今后直接联系见面。周恩来在伯尔尼法国驻瑞士使馆同孟戴斯-弗朗斯会晤时强调,解决印度支那问题,首先要停战。印度支那三国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承认解决三国问题的办法有所不同。

——摘编自廉正保《日内瓦会议风云录》

材料二   1954年7月21日,会议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签订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这些协议规定:实现印度支那全境停火;法国撤军;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他们的内政不予干涉。还规定了停止敌对行动的具体办法及其国际监察和监督措施,以及三国自由选举等。美国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但声明将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去妨碍协议的执行。

——摘编自王春良、祝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会各方的态度。
2023-12-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25日至2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决定召开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同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参加。4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周恩来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426日,日内瓦会议在万国官开幕。由于美国和韩国代表极力阻挠,朝鲜问题被搁置,印度支那问题成为日内瓦会议的主题,美国向法国施加种种压力,并加紧策划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涉。为促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代表团利用英法和美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分歧,在会外与英法代表频繁接触。最终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于721日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总理如是总结:日内瓦会议的成就证明,国际争端是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法求得解决的。现在世界上赞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根据吴建民《外交案例Ⅱ》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54年4月28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指出:美国在亚洲的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这表明(    
A.中国积极维护地区和平B.朝鲜战争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C.中美间的地缘冲突激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上,中国(     
A.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B.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2023-04-14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

(1)材料一体现了清政府当时怎样的外交心态?

材料二:(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3年)

(2)材料二最有可能出自(     
A.《凡尔赛和约》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雅尔塔秘密协定》(1945年)

(3)根据材料二和三,分析当时中国的外交境况。

材料四: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

(4)在材料四体现的外交理念引领下,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双选)(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B.中美建交
C.提出“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D.参加日内瓦会议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
2023-04-12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针对某次国际会议的准备工作,周恩来提出:“我们除朝鲜和越南问题外,还必须准备其他有关中国、远东及亚洲的和平与安全等问题的材料和意见,尤其是发展各国间的经济关系和贸易交通往来,更为缓和国际紧张关系、打破美帝封锁禁运的有效步骤。在会议外,中英、中法、中加的相互关系也会触及,我们亦应有所准备。”据此推测,该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波茨坦会议C.日内瓦会议D.亚非会议
2023-03-26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4年8、9月间,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在受访民众中,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占43%,这比其在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认为不应该承认中国的民众只占了24%,且比上次调查降低了8%。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国际因素应是(     
A.印度支那停战协定的签署B.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D.北大西洋公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4 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宣言。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都郑重地写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外交活动(     
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环境
②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
④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广东·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2022-06-23更新 | 6473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