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一位高三学生总结的某次国际会议的主要内容。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       
1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善和合作,探讨和促进他们相互间的和共同的利益,建立和增进友好和睦邻关系
2讨论参加会议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和关系
3讨论对亚非国家人民具有特别利害关系的问题,例如有关民族主权的问题和种族主义及殖民主义的问题
4讨论亚非国家和它们的人民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深入发展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D.体现了美苏冷战重心转移
2024-03-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逐渐赢得了国际上的信任和尊重。某高一学生准备制作一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板报,下列可以作为素材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在开怀大笑
D.中国代表和各国代表举杯祝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1-08-1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下半年,中国和正式建交的国家(瑞士、瑞典和丹麦等)发展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民间贸易团体保持积极的接触,针对“禁运”政策的推行,我国取了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从1951年起,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改为易货贸易。在坚持先进后出的前提下,采取直接易货、记账易货、联销易货、对开信用证等多种贸易形式。基本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禁运”,加深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开拓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易关系也是中国对外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书文等《中国近现代开放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518日,国务院成立了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人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访问和考察,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先后遭遇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1974年和1975年两年中,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出现了负增长。70年代下半期,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回升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不仅愿意扩大对华易,也愿意向中国提供贷款优惠,甚至进行投资。回国后,他们纷向中央建议: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地吸收外国资金,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五十年代对外贸易的对象及其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的举措及有利因素。
2024-05-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