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某次会议期间提到,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总理的这一发言(     
A.使得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B.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C.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D.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活动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       
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A.助推国民经济的恢复B.有利于改善外交孤立局面
C.体现“双百”方针要求D.意在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     
A.“万隆精神”B.非集团化原则
C.“一边倒”方针D.“另起炉灶”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       
A.实现了外交政策的根本改变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华封锁
C.践行了“不结盟”外交政策D.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空间
6 . 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7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4-21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倡导“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建国初期,在一次重要的外交会议上,面对与会者对中国的横加指责,周总理沉着冷静,摆事实讲道理,针对各国普遍关心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等问题,阐述中国的政策,化解了极度紧张的气氛。中国的外交举措(     
A.解决了与邻国的边界冲突B.强化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
C.避免会议走上可能的歧途D.缓和了与欧美国家紧张关系
10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