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主要史实
194919601951年第六届联大会议通过决议,延迟讨论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到1961年,历届联大,美国都阻止联合国讨论与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1197126届联大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219781972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信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声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将香港和澳门从名单中删除。
19791990中国逐步踏足之前没有或较少涉及的联合国问题领域,如国际维和、人权问题、金融稳定、缓解贫困等。
1991年至今中国已加入400多项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多边条约,参与了联合国设立的绝大多数专门机构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进入到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迟永《新中国70年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上表归纳了7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从表中任选两个相邻的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两个阶段间中国外交的发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所谓“和合文化”,即推崇和谐,强调合作,追求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材料二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讲到:“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就此处境艰难的新中国不仅成功打破了外交僵局,也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成为普遍共识,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年瞬间——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材料三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民族观及唐朝巩固民族团结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合文化”时代价值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新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迈向民族复兴的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邓小平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逐步形成了关于时代问题的新判断,为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由此推动世界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摘编自徐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交工作的历史经验》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外交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努力。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邓小平的新判断及此时外交政策制订的目的。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的战略思想及举措。
2024-01-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418日,美丽的万隆聚集了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举行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但由于亚非国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会议就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问题争论不休,在会议进行的第二天,有国家代表发言使会议开始了就共产主义问题的争论。于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发表了补充发言。他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将“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不同的见解”。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的提出,驱散了笼罩在亚非会议上的阴霾,使会议能够按正常轨道进行下去。

——摘编自李玲《论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材料二“求同存异”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合作态度,“求同存异”是手段,和平共处是目的。“求同存异”使我们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一度掀起两次建交高潮,为中国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与“求同存异”思想一样,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有争取和平、维护和平、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解决港、澳问题,还涉及中国与英、葡等国家间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无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还会恶化国家关系,造成局势的紧张。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探索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朱运才《“求同存异”思想与“一国两制”构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说明亚非国家“同”和“异”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求同存异”思想与“一国两制”思想的相同之处。
2023-07-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标志着亚非国家走上了团结、自立、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美国的唆使和破坏,一些与会国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攻击和污蔑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企图以此在会内掀起反华逆流,制造猜疑和分裂气氛,进而使会议不欢而散。与此同时,一些主张中立的国家和参加军事集团的国家在会议上也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导致会议陷入僵局,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以其政治家、外交家的敏锐眼光和宽阔胸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摘编自杨晋辉《论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

材料二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上,牢牢地把握和平外交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和平外交的姿态。依托印度和缅甸作为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的双重身份,共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话语的传播和实践;充分尊重亚非国家要求和平、要求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强烈诉求,积极回应周边国家的期望和关切。由此,新中国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非国家充分展现了敢于承担国际责任和发挥大国作用的国家形象,有力地改变了西方舆论对新中国的妖魔化。通过万隆会议,新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自己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认同,强调中国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突出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共同点。

——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同”与“异”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隆会议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屋子再请客”。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材料二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不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2)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2022-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独立的亚非国家已有30多个。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任,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19544月,印尼总理首先倡议召开亚非会议。1955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举行,有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万隆会议被认为既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战后世界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又标志着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引申和发展为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出的求同存异、平等协商、和平共处、谋求合作的万隆精神",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万隆会议得以成功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通过的意义。
2021-07-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