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当代中国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阶段阶段特征外交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后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54年,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到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委》等


根据材料中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2-11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外交,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改善周边环境、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的历史。新中国外交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理论、深谋远虑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摘编自曲星著《中国外交50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届高三考前定位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一   《周易》中论述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讲求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也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传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某市纪念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设计成就成果展,其中提供了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外交工作的图片资料。

根据以上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为该纪念馆的“外交工作成就成果展”部分撰写设计报告。(包含设计主题、设计目的、图片介绍;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荨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


根据材料,选取两项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