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953年,毛泽东在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到“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有占领。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吗?",据此
A.农业合作化道路全面开展
B.全国各地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D.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2019-04-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综合测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2019-04-18更新 | 49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9年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高考模拟(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54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提出,“(农业)第一步是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达到合作化;第二步是实行技术革命,达到大规模机械化。”1955年,毛泽东在文章中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A.必须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B.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
C.欲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制
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2019-03-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江门市2019届高三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2019-01-30更新 | 205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
A.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B.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C.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6 .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概述这一变化的表现,并说明你对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认识。
2018-12-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港澳台班)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反映了1949-1955年我国私营工业加工订货的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B.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已完成
C.加工订货成为工业改造的主要手段
D.私营工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着,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上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国后,党和政府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使亿万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实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53年到1956年底,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由此步入了长期的土地公有制时代。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与土地革命时期相比有何调整,分析中共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0 . “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市场机制与过高的经济增长指标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生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了
A.全面急进的社会主义改造
B.大量引进苏联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
C.颁布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