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新全球史》提到,“俄国的统治者没有改造经济的计划,但是在内战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快速的、无计划的国有化进程”。内战时期的“国有化进程”(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C.完成了国家工业化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大荣、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材料三   1927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会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到1934年,苏联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材料三反映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指出其主要目的。
3 . 1919年,苏俄建立了总局管理体制,即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面按工业部门设立总管理局,为企业下达生产计划,调拨原材料,收缴制成品,垂直管理企业。其首要目的是(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实行工业扶持农业D.加快工业建设步伐
4 . 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1920年苏俄社会的是
A.集体农庄大量建立B.因出售粮食被逮捕
C.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D.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如果政府的行为是明智的,如果它的措施合乎贫苦农民的需要,难道农民群众还会闹风潮吗?然而政府所采取……一切措施,都是反农民的,逼他们不得不举行起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C.固定粮食税的征收D.义务交售制的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